儒家赞扬、认可的就是忠孝,非常奇妙的一点是,他们在儒家占据了相同的地位:一个人可以为了效忠上司而抛弃家庭,又可以为了家庭违背上司,就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但是完成了任何一项都是可嘉可贺的。这其实是把大家与小家划等号了,但是在战乱年代,大家是绝对要大于小家的。比如明朝的史可法,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害,就算自己的妻女父母都在对方手里自己也不投降,这就是所谓的“大义”。在比较和平的年代,连皇帝都可以为家事把朝野搁置。乾隆的结发皇后富蔡氏去世之后百日不剃头,放在平常是有失朝廷礼仪,属于是荒废朝野的行为。而且就算是灾情期间,无论大小官员父母去世都是回乡守孝三年,这也是儒家礼仪。在儒家思想里,有很多冲突的地方。它一方面宣扬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方面又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这也是为各种情况都提前备好了应对方式。
在和平年代,无论是为小家或是大家牺牲,都是值得赞扬的。但是在战乱年代,要想流芳百世就一定要为了大家,像曹操做的很多事都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对他个人的利益确实挺大,后来的名声却不怎么样。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