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统治的艺术》里,作者提了一嘴“那些即将踏上旅途的士兵们热衷于去关公庙祭拜。”虽说在这里并未得到重点分析,但是我们从这些明朝军户制度下的遭遇者在服役之前会去拜关公的这种行为可以见证到,明代对关公的崇拜确确实实是渗透到了“基层”。
关公崇拜在明代达到高峰,官方对关羽的册封不断升级:洪武年间南京建关公庙,万历年间敕封关羽为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使其成为国家祭祀的重要对象,在军队中,关公更是被视为“军神”。而军户这一承担兵役的特殊群体,信仰更偏向于 “祈福消灾”“保佑平安”比较实用的需求。关羽作为 “武圣”,还兼具 “忠义” 与 “护佑征战” 、“不败”的象征意义.
罗贯中在明初创作了《三国演义》,通过 “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 等情节,将关羽塑造成 “忠义”“勇武”“仁厚” 的“完美”化身。这种文学化的改编突破了《三国志》中 “刚而自矜” 的历史形象,让关公的存在变为让大众更能够接受。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