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柔然这个部落我们可以从魏晋南北朝时很多史书看到记载,当时确定,名称的发音就是“ru ru”,我们也能发现,不同的地方会用不同的汉字表示,譬如“茹茹”、“芮芮”之类。但是在北魏太武帝时期的史料中茹茹却罕见的被称作“蠕蠕”,要知道,在之前,北魏一直都是称茹茹,那为什么要改称呼呢?
其实还是因为柔然和北魏的决裂,《说文解字》:“蠕,动也”,像蚯蚓一样缓慢爬行,是带有弱小、卑贱、无秩序的联想。太武帝将柔然称为 “蠕蠕”,本质上是用虫类的意象贬低柔然族群,暗示“未开化”“无礼仪”。然而这种称呼字句上的贬义在中国已是屡见不鲜,中原王朝常以华夏自居,也鄙视身为蛮夷的匈奴、鲜卑,也会出现 “獯鬻”“猃狁” 等带有兽类偏旁的字,其实就是鄙视。只是不会直来直去的表达罢了.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