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里就有中医“望闻问切”看病法,中医看病基本上都是把脉,根据体内流动的“气”判断得了什么病,这也是和西医用听诊器最大的不同,中国人好像什么事都爱用“气”传达。
“气”几乎是无所不在,夸一个人可以说他“长得秀气”“英气”,说一个人的性格可以说他“大气”“娇气”、“有气度”等等。这个“气”在外国指的都是天气之类的意思,所以在英文中是找不到对应我们的“气”的词,就像“天”在中国也不单单指的是天空,可能是一种相当于“god”模糊意思,英语里照样找不出这个意义多样的词。咱们历史里,形容文人就是有一股“傲气”,他们写的文章又有一股“文气”,文人的傲气导致他们有“骨气”,环环相扣,文人应该是“用气最多”的吧。
俗话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般只有富贵的人才能当君子,才有文化,从而有文人的傲气,人家有傲娇的那个“底气”(os:就像都批评“败家子”,但是人家之所以能败家是有家可败呀!很多人想败家都没资本,当然要批评败家子了)。最怕的是一个人家里穷又有文化,他剩的只有骨气了,想有傲气也傲不起来,得先维持生活。有“傲气”对于一个普通人并不好,儒家认为君子高人一等才产生文人君子有傲气的现象,普通人有傲气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往往底层人做人“谦卑”才有机会往上升,那些有地位的、有身份财富的就应该有傲气,不要说什么与民同乐、对民众和自己一视同仁的形象了,那样百姓还会听你话吗,权利只会流失,在这种情况就需要《君主论》里的理论支撑了,只有对下面严厉,才能让自己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