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被教育的话就是“好好学习将来当大官报效父母”,类似的话几乎人人都听过。“当大官”似乎就是人们对亲戚后辈的普遍期望值,如果都是为了本人好的话那么也不会远亲近邻都来教导,俗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中国无论古今都是靠关系方便办大事,最典型逆袭成功的例子就是土皇帝刘邦和朱元璋,俩人都半百才走上人生巅峰,他们其实都是费老说的(详见)有自然知识的人,不是很聪明又不是有武力的类人,他们能成功其一因为身处乱世,太平世的理论可说都已失效;其二是他们手下有谋士(旧时代抛弃的知识分子)有勇士(莽夫),像萧何樊哙。他们可能没有智谋,他们可能真正正确的是当上皇帝后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全部扶上来。
那么在安世,有自然知识的人通常是最底层的,他们掌握的知识基本都是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另一种“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有规范知识的也就是管底下人的,是“官”。劳心者和劳力者的区别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平民都知道当官好,但是没有这么多官位供每个人都上去。底下传言当官好,其实也有别。
官是听命于皇帝的,为民好的更可能是乡绅,与其说当大官不如说当士绅。“天高皇帝远”,古代没科技交通也不便,皇帝的旨命很难及时下达到乡县,所以才有士绅,就是皇帝和百姓的桥梁,也很有地位。但一个地方的乡绅通常又是那些告老还乡的有残留地位的人,其实“告老还乡”的真正意图也是“见好就收”。没有人想当一辈子官,“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是常见的历史剧里的台词,“与民同乐”的“好皇帝”少,更多的还是接近《君主论》里的“暴君”。
1.31读《皇权与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