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uxnu'blog

文人不爱当官


avatar
aeuxnu 2025-02-02 75

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用他期望的田园隐士的生活和《皇权与绅权》里人人都想当官的形象有些冲突,我们对官僚阶级的普遍认识就是知识阶级,和以耕种为生的底层人是不同的,可是看以前的文人(真正有知识的人)会发现其实他们并不很憧憬当官,很多人愿意过的是隐士生活。像许由务光、庄子都是很著名的人,隐士通常是指素有才名、贤名而不出仕之人,诸葛亮有“三顾茅庐”的故事。那为啥很多文人其实更喜欢隐士的生活?陶渊明为什么觉得辞官后解脱了?为什么底层人期望的生活他们就算触手可及也不愿去做?

从小学古诗,老师就会讲这个诗人的性格,比如李白很狂傲、杜甫崇拜李白但是他的诗却很悲愤。文人通常都是有股“傲气”的,陶渊明一生三次出仕,《归去来兮辞》说的就是最后一次出仕,“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从开头的话就能知道他并不是自己情愿要出去当官,而是家里太穷已经没法生活了,所以他选择当官其实是生活所迫。“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他辞官之因,这就是傲气,所谓的知识阶级不仅瞧不起底层人,就算是比自己有地位的人他们也可以不放在眼里,他们崇拜的通常是儒道大家孔孟老庄。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