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被老师、家长“威胁”说“不好好读书学习就得去工厂打工”。可见,在现在看来在工厂工作是不受待见的,“工厂”成了贬义词,所以是什么使工厂成了现在被人唾弃的对象?
《辛德勒的名单》里,二战时那些犹太人的命运就是被送去“屠宰场”待宰的“羔羊”,但是一部分在辛德勒工厂里工作的工人逃过了命运,因为他们在工厂里工作至少可以证明自己有用,那些作家、艺术家、老师在战乱的年代根本没有一丁点作用。即使是一直享福的人也知道,在工厂里干苦力活有饭吃也总比丢了命强,工厂制造东西就是要给上层人使用,上层人把底下的奴隶全杀光了也就没人为他们服务,所以那个时代在工厂做工人是能保命的唯一出路。现在虽然是和平年代,但生活里大大小小的东西都是由工厂生产出来的,这就证明“不管战乱还是和平年代,工厂都是必不可少的”,区别就是只供应于上层和需求扩大到每个人都要用工厂制出的东西,所以推断出,在和平年代,工厂应该增加,那他又为什么成了一门“不被看好”的工作?现在的工厂都是流水线生产模式,不需要技术含量,只要一遍一遍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因而这些工作连哪怕小孩、残疾人都能干,又不需要文化,又不需要技术,谁不能干?现在有点文化的人都不愿意去工厂,第一是干这个在亲戚朋友面前没面子,第二是浪费时间。所以都能发现,在工厂里工作的一般都是农村人,对他们来说,在城里就算被城里人看不起回乡村也有面子,他们不具备普通人的第一点顾虑,而且再怎么说,干什么活也总比在乡下种地强,虽然每天都是重复干同一件事,但奈何工资确实比种地高至少几倍,第二点的顾虑也不存在。这就形成了“老乡带老乡”,村里除了老弱病残都去城里打工,也就知道现在工厂里的全都是没什么文化的“农民工”。
所证明的是,现在都瞧不起工厂里的工人,是因为现在的时代。如果辛德勒的名单里那样战乱的年代,就算挤破了头也是进不去工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