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uxnu'blog

“中华民族”与“华夏之分”


avatar
aeuxnu 2025-04-03 42

历史上把夷夏分得很清楚,“夷”这个字最开始就是指拿着弓的人,会意字。

《说文解字》:“夷,平也。”夷是平定。指的就是喜好、善于战斗的人。都知道修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敌,其实就是不让蛮夷入侵。因为在汉人的眼里看来,蛮夷就是爱烧杀抢掠的民族,与自己有很大差别,所谓的蛮夷也是中国本部对于少数民族的称呼。但是与之不同的是,自20世纪以来主张的一直是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是一个共同体,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整个意识形态的转变呢?

“中华民族”是梁启超提出的,要知道提出这个的时候的背景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这时候用中华民族这个词可以把全国上下不同民族的心调动起来反抗外敌。清朝是满族统治,种族歧视更严重,满族八旗贵族瞧不起汉人。

中华民族这个词汇被发明之后,顾颉刚先生写了一篇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强调在当今的社会,每个人的血统都不免掺杂不同民族的血液,所以在危难重重的当下应该团结起来,不在论什么夷夏之分,与此同时,“五族共和”也开始提倡,这是民族主义的兴起。费孝通先生当时却写文章批评《中华民族是一个》,主要的观点是不同的民族祖先肯定有很大差别,当然是不能分在一起说。有意思的是,一篇文章里写道:“后来,我看20世纪90年代费孝通的回忆,费孝通就说,渐渐他理解了顾颉刚的想法,是担心对于民族识别,影响到当时外敌威胁下的中国内部分裂,因此就主动不说话了。”

不同时代需要的思想不同,和平时期我们强调民族分类,遇到更强大的外敌就要“团结”起来“携手”努力。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